保护宝宝耳朵,这些坏习惯,快住手!

保护宝宝耳朵,这些坏习惯,快住手!

耳朵是我们倾听外界的通道,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。然而,日常生活中,我们看似无意的一些动作或习惯可能就会对宝宝的耳朵产生伤害。那么,生活中,有哪些伤害宝宝耳朵的坏习惯呢?

1.耳朵进水处理不当

生活中,宝宝难免会遇到耳朵进水的情况。这时,如果我们没有仔细清理干净或者处理不当,可能会导致宝宝耳朵内产生炎性反应。

正确做法:

首先,我们需要将宝宝外耳廓的水全部擦干,然后让宝宝的头向入水一侧倾斜,将一个干净的棉球放在外耳道来将耳朵里的水自行吸干。

2.掏耳朵

耳屎的存在,能阻止一些细菌、脏东西侵入耳朵,一般不需要特意清洁。正常情况下,咀嚼、张嘴等动作能自然把耳屎排出去。随意给宝宝掏耳朵很危险,一不小心会将里侧的耳屎推向更深处,所以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。

正确做法:

平时我们可以使用医用棉签,轻轻地对外耳道进行清理,但是不能往里深入。另外,家长尽量不要给5岁以内的孩子掏耳朵。如果孩子耳屎实在太多,应该到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。

3.双侧一起擤鼻涕

当宝宝流鼻涕时,妈妈们习惯捏住宝宝两侧的鼻翼一起将鼻涕擤出,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。因为鼻子和周围的器官是连通的,如果双侧鼻孔一起擤,压力太大,可能会导致鼻腔中的病原体和分泌物进入中耳腔,引起耳朵的炎性反应。

正确做法:

让宝宝的身体微微前倾,分别擤出两侧的鼻涕,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巾或纸巾清理鼻腔外侧,如果已经结痂,可用生理盐水喷雾先软化后再清理。

4.躺着喂奶

如果经常躺着喂奶,很容易使宝宝嘴巴里溢出来的乳汁,流进耳道,容易引发耳朵炎性反应。

正确做法:

喂奶时,尽量让宝宝托在手臂上,半坐式喂奶。如果只能选择平放喂奶,要留意溢奶的情况,避免奶水流入耳道。喂完后应及时把宝宝竖起来拍嗝,防止溢奶。

如果宝宝出现了耳朵红肿、不明原因的抓耳朵,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,时常哭用不止,可能是耳朵出现了炎性反应。大一些的宝宝可能会跟妈妈说虽然耳朵不疼,但总感觉里面有水,堵得慌,或听不清声音,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尽快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