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宝宝嘴笨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他多说,而是?

面对宝宝嘴笨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他多说,而是?

很多宝宝快到三岁了,都是爸爸妈妈们心里最忐忑、最焦虑的时间,也是我们收到妈妈们关于「宝宝的问题」最集中的时间。

宝宝马上要上幼儿园了,担心不能流畅反馈;

老师提问的时候,回答不上来;

遇到不喜欢的事,也没法表达自己的观点,不仅吃亏也大大打击了宝宝的自尊心。

之前我们有见过一个小女孩,2岁10个月,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,喝着喝着汤,突然就哭了,不停地要妈妈。

老师就走过去问她「你是不想喝汤了吗?」


她摇摇头接着哭。

老师继续问他「你怎么了呀?告诉老师,老师才好帮你」,她还是不说,反而有点着急了。


老师怕她是不舒服了,就给她又是量体温,又是看嗓子。最后宝宝开始狠狠地甩胳膊,老师才想到可能是她的秋衣袖子没有拽下来,一问还真是。


这个宝宝就是因为主动表达需求的语言能力不足,导致关注降低了之后,非常委屈、失落,还会生老师的气,每天也哭着不肯上幼儿园。

但其实,这些问题的来源就是宝宝的表达力不够。

在幼儿园,老师会告诉宝宝「如果有需要帮助的时候,可以来求助老师」,但班里30个宝宝,老师并没有精力去时刻观察哪个宝宝有需求了,教她具体该说什么。

那么对于自己宝宝的表达,很多家长都会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扰:

第一,宝宝经常「无话可说」,也就是宝宝对于一个事情说不出自己的观点。


比如你问宝宝:「你喜欢小猪佩奇吗?」宝宝回答「是的。」「为什么喜欢呢?」宝宝就回答不出来了。


第二,宝宝说话没有逻辑,不懂展开和组织。

宝宝对于本来就喜欢的动画片发表观点,但是语句之间其实缺乏基本的逻辑。

比如宝宝会说「妈妈,我喜欢小猪佩奇。我上周看过小猪佩奇。」


很多家长觉得,解决宝宝「说得少」、「嘴笨」这个问题,就是让他多说话,多表达,其实这个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
因为这种不会表达的现象,其实是宝宝缺乏「思维力」的表现,只有学会思考,脑子里有内容,才能很好地将内容组织起来,宝宝才能说得出来。

因此,宝宝在两岁半以后,就要通过锻炼思维的方式,来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。

对于我们成人来说,这也是一项非常突出且显而易见的能力,是非常外化的能力。

我们经常会感慨于同事的表现。工作做的成果明明差不多,但是到汇报的时候,有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展现得非常好。